網(wǎng)站首頁 >>
新聞中心
>> 紅楓扦插修剪晚逐漸增加光照
紅楓扦插修剪晚逐漸增加光照
隨著綠化觀賞紅楓苗木在園林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要求越來越高,其病蟲害和雜草的防治也越來越重要,成為必不可少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
衡量綠化觀賞紅楓苗木的指標,主要是觀賞品質(zhì)。如果其花朵或葉片上有一點病斑蟲孔,或者雜草叢生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其品質(zhì),降低觀賞價值和經(jīng)濟效益。因此,其病蟲害和雜草的預防比病蟲害、雜草發(fā)生后的治療更為重要。
【生態(tài)習性】原產(chǎn)于日本。現(xiàn)在,我國的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大城市均有栽培。屬溫帶樹種,耐寒性強,成齡植株在冬季可耐15℃~-18℃的低溫,幼苗耐寒力稍差,在北京地區(qū)可安全越冬。為陽性樹種,喜陽光充足,幼苗較耐陰。喜豌松而排水良好的中性鈣質(zhì)土,在強酸性土中生長不良,能耐輕堿。忌水澇,較耐旱。
【繁殖與栽培】多用嫁接繁殖和紅楓扦插繁殖亦可播種。3月上旬進行腹接,室內(nèi)可提前至1~2月份進行。砧木常用二年生側(cè)柏或圓柏,或其一年生壯苗。接穗選擇生長健壯的母樹側(cè)枝頂梢,長0~15厘米。接后壅土至接穗頂端,或用塑料薄膜看蓋于床面,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。紅楓扦插有硬枝紅楓扦插和半熟枝紅楓扦插兩種。硬枝紅楓扦插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中句或11月上中旬進行。插后注意用薄膜覆蓋,保溫、保濕,促進生根。半熟枝紅楓扦插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進行,插后充分澆水,搭棚遮蔭,噴水保濕。紅楓扦插初期忌陽光直射,需全天庇蔭。待愈合后,在早、晚逐漸增加光照。一般6~8個月生根,留床1年,第三年移栽。培養(yǎng)期需立引桿,注意修剪、摘心和扎枝。若培養(yǎng)龍柏球,可去頂摘心,一年進行3~4次,逐步養(yǎng)成。播種繁殖時,種子需進行層積處理,春播或秋播。
- 上一篇內(nèi)容: 紅楓植物利用溫室釆用全光照噴霧技術
- 下一篇內(nèi)容: 紅楓對土壤要求較高需要細致管理